供求信息
信息搜索
新聞分類
全球經濟增長乏力面臨危機延長的風險
全球經濟衰退結束已經三年有余,然而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經濟活動均表現遲滯,對刺激措施幾乎沒有反應,令各國決策者憂慮。
一、危機延長風險仍在。自2008年來,發達國家央行將利率維持在低位,并通過貸款和所謂“量化寬松”的資產購買操作向銀行系統注入超過6萬億美元。歐洲央行幫助西班牙和意大利政府降低借款成本,愛爾蘭、葡萄牙和希臘也都受到了援助,然而重回正常發展軌道似仍十分遙遠。巴西財政部長曼特加稱,盡管各國在G20和其他國際論壇中做出了努力,但至今無法斷言已經脫離了最糟糕時期。
二、經濟前景不樂觀。美國家庭債務沉重,經濟在溫和增長又原地踏步;歐元區危機不斷,至今仍陷于衰退;中國2012年經濟增速為1999年以來最低;巴西經濟放緩至停滯邊緣,同時還面臨著越來越大的通脹威脅。這些成為IMF近期降低對2013年全球經濟增長預估的主要影響因素。如這一預測成為現實,發達經濟體經濟增長將連續三年低于2%,即使是中國經濟成長率僅微幅加速至8%。
三、全球面臨決策困境。目前,即便一些發達經濟體已經實施過數輪量化寬松(QE),但經濟并沒有明顯起色,政策的效用已經逐步降低。發達國家的決策者擔心過于依賴超寬松貨幣政策,持續多年的低利率政策甚至可能為爆發下一場危機埋下禍根。而發展中國家則認為,發達國家的貨幣刺激政策將導致大量資本涌入發展中經濟體,從而導致后者經濟動蕩,引發通脹問題或滋生資產泡沫。IMF的高官表示,現在的難點在于要找到一種政策組合,在不引發未來泡沫化風險的前提下幫助實現經濟增長。
Copyright ? 2019中國深圳對外貿易(集團)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 郵箱: szwm@sino-trading.com | Tel:86-755-82287788 | Fax:86-755-82223769 | 粵ICP備050465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