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求信息
信息搜索
新聞分類
金融監管改革迫在眉睫:將加強統籌協調 更具針對性
專家和業內人士指出,金融強監管將持續,而在監管“長牙齒”的同時也要兼顧 前瞻性、適應性。其中,金融監管體制改革迫在眉睫。
他們認為,未來監管部門對金融風險應有預判、有預案,尤其是要在國務院金融 穩定發展委員會機制下,加強金融監管協調,補齊監管短板,整治金融亂象,引導金 融回歸服務實體經濟本源。
治亂象補短板重塑金融生態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金融改革穩步推進,金融監管持續完善,守住不發生系統 性金融風險底線的能力不斷增強。
從資產規模來看,中國金融業正迎來芳華時代。過去五年,是中國金融業穩健發 展的五年:從增加值占比來看,金融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從2012年的6.5 1%提高到2017年的7.95%。
同時,金融脫媒加劇、金融混業發展,也為當前金融改革發展帶來新的挑戰。從 金融大國走向金融強國,離不開金融監管部門的引領和護航。
2013年,央行牽頭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和外匯局成立了“金融監管協調 部際聯席會議”,承擔貨幣政策、金融監管等方面的協調工作。2017年11月8 日,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正式成立。
目前,監管利劍指向資金脫實向虛、監管套利等金融領域亂象,在守住不發生系 統性金融風險的同時,優化了中國金融生態,規范了金融市場秩序。2017年監管 部門針對銀行業違法違規行為的行政處罰力度空前,全年共作出行政處罰決定345 2件。其中,處罰機構1877家,罰沒29.32億元;處罰責任人員1547名 ,罰款合計3759.4萬元,并對270名相關責任人取消從業和高管任職資格( 一定期限直至終身)。
證監會繼續從嚴監管,規范上市公司股東減持、嚴把上市公司入口關、精準打擊 資本市場各類違法違規行為等,持續凈化資本市場生態環境。
金融監管補短板全面提速。2017年以來,《關于規范銀信類業務的通知》、 《商業銀行大額風險暴露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商業銀行股權管理暫行辦法 》、《商業銀行委托貸款管理辦法》等陸續出臺,旨在整治亂搞同業、亂加杠桿、亂 做表外業務等市場亂象。
加強監管統籌協調
防范系統性金融風險是一場攻堅戰、持久戰。多位專家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 近年來,我國金融市場風險事件頻發,尤其是一些大案要案的出現,凸顯了防控化解 風險的緊迫性。未來的金融監管應更具前瞻性、適應性。
央行研究局局長徐忠撰文表示,近年來,我國金融業跨界經營迅猛發展,金融業 亂象叢生,金融風險高發頻發,根本原因在于金融業綜合經營發展趨勢和金融分業監 管體制機制之間矛盾突出,金融監管協調不力,宏觀審慎政策缺乏把總,亟須加強各 單位橫向政策協調來完善金融宏觀審慎管理制度。
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副院長黃益平認為,監管協 調不夠、監管空白多、不重視審慎監管、監管和發展的責任并舉等的確帶來一些問題 。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應發揮政策統籌作用,包括統一標準、全覆蓋、政策協 調。
中國社科院金融所銀行研究室主任、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曾剛認為,在 加強監管協調的同時,需要深入研究如何強化監管統籌,從而避免監管措施的疊加和 干擾,并穩定市場預期。“統籌政策力度和節奏,防止疊加共振,才能解決深層次問 題。”
對于未來金融監管框架的改革方向,專家認為,“雙峰模式”或是最優方向。黃 益平指出,“研究顯示,‘雙峰模式’的穩定性更高一些,行為監管和審慎監管適當 區分,可能是比較有利的。”
澳大利亞、荷蘭、英國等國家實行“雙峰監管模式”,取得了較好的監管效果。 “雙峰監管”的核心內容是把監管職能劃分為行為監管和審慎監管,前者主要是防范 金融機構可能出現的道德風險、欺詐和不公正交易,監管機構通過現場檢查、評估、 披露和處置,保證金融市場公開透明,保護消費者權益;后者主要是以維護金融穩定 、實現金融機構穩健經營、防范和化解系統性風險為目標,監管部門通過遵照巴塞爾 協議關于資本充足率、資本質量和流動性等方面的審慎監管指標,控制主要金融機構 風險,防范系統性金融風險。
強監管持續
專家和金融業內人士表示,資管、表外、影子銀行等仍將是2018年金融監管 的重中之重。
銀監會相關負責人對中國證券報記者透露,2018年監管部門對于亂象整治工 作中的大案要案會堅持頂格處罰。另外,針對交叉金融產品風險整治,通過國務院金 融穩定發展委員會將亂象整治工作“全線打通”,與其他金融監管部門聯合懲戒。
過去5年,中國資管行業的擴張速度連續多年保持50%以上,根據央行口徑統 計,2017年大資管行業總規模已突破100萬億(部分重復計算,其中,銀行表 內、表外理財余額為6.75萬億、21.63萬億,信托資產余額23.1萬億, 公募、券商資管、基金專戶和子公司、私募規模分別為11.14萬億、17.37 萬億、14.4萬億和10.3萬億,資管迅速崛起的同時也對中國金融體系安全帶 來新的挑戰。
2017年11月17日,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亮相不到十天,由央行會 同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外匯局等部門起草的《關于規范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 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面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被稱為“超級監管”的第一槍 。
恒大集團首席經濟學家兼恒大經濟研究院院長任澤平認為,金融監管政策保持強 延續性。從近期監管要點來看,除了針對監管套利、多層嵌套、剛性兌付、資金池操 作逐一擊破外,還涉及引導主動管理、規范股權及公司治理、控制杠桿等相關內容。 銀監會《關于進一步深化整治銀行業市場亂象的通知》強調,將同業、理財、表外等 業務以及影子銀行作為2018年整治重點,繼續推進金融體系內部去杠桿、去通道 、去鏈條。可見,此輪監管不僅是針對資管行業的監管,更是一次對金融行業的全面 監管。
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表示,“去年的治理已經有了成效,未來隨著資管 新規的正式出臺,預計資管業務、影子銀行等將更加規范,同業業務也將回歸本源。 在今年的強監管背景下,建議保持合理的貨幣信貸增長,更好地承接銀行‘回表’需 求,加快資本市場的發展,更好服務實體經濟融資需求。”
Copyright ? 2019中國深圳對外貿易(集團)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 郵箱: szwm@sino-trading.com | Tel:86-755-82287788 | Fax:86-755-82223769 | 粵ICP備05046502號